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张血肉模糊的照片,差点气得背过气去。
(来源:网络)
壹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(来源:网络)
(来源:网络)
贰
最常见——小儿脐疝
(来源:网络)
脐疝的表现为腹脐鼓胀,整个肚子像个皮球,而肚脐就像气球口一样外凸,有的时候贴着“鼓包”听,还能听到“咕噜咕噜”的声音。
当孩子大哭、剧烈咳嗽的时候,“鼓包”明显增大、发亮,体内就像有一颗“小地雷”,看着十分让人担心。
(来源:爱儿康原创)
· 有的孩子出生不久就出现了疝气,随着长大后就逐渐自愈;
· 但2岁以上,自愈可能性就很小了,需要及时去看医生帮助愈合。
一般来说,通过脐下,顺着脐轮一个小的弧形切口,就可以完成修复手术了。(是个小手术,放心~)
最危险——腹股沟疝
(来源:爱儿康原创)
• 对女宝来说:固定子宫的子宫圆韧带,会从腹膜穿出到达腹股沟。“任务”完成,鞘状突也会自然关闭。
如果这个过程出了问题,鞘状突没有闭合,而留下一个裂口,小孩哭闹、使劲,甚至是咳嗽、打喷嚏,缺口就会逐渐增大。
当“漏洞”大到一定程度时,肚子里的肠子、卵巢等,就会从腹腔“掉”进腹股沟,凸出到腹股沟、阴囊或者大阴唇等部位,形成疝气。
这些“掉落物”一旦卡住的时间长了,小肠或者卵巢就会缺血坏死,那就不得不切掉了……
(来源:网络)
大多数腹股沟疝不会引起孩子的任何不适,往往需要父母或医生仔细观察,
如果发现孩子的腹股沟处莫名出现了一个小包块、小隆起,或者阴囊变大,很可能是患了腹股沟疝,
一旦发现一定要及时送医。
叁
发现疝气后,
有经验的医生可能先尝试手法复位,一些轻症的患儿到这一步就可以逐渐自愈了。
而对于情况稍微复杂一些的宝宝,更常见的做法是:做手术。
一说到做疝气手术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,
“可不可以吃药治疗?宝宝还这么小,真舍不得动刀……”
“听说不开刀就能治疝气,先试试嘛。”
其实我们理智地想一想,疝气是身体中的缺口引起的,药物的作用是很小的。
而其它“物理方法”——疝气带、压金币、压中药,它们有用吗?
(来源:网络)
它们的共同点,是在体外用个包状物压住疝气的缺口,防止疝气掉出来。想法是不错,但很难做到——
缺口在体内很难定位,而疝气带本身也很难固定住,而且它更多是一种临时的辅助作用,只是暂时阻止肠管掉出。。
所以,2岁后的宝宝如果一直没有自愈,还是建议在专业医生的医嘱下进行手术。
其实现在的疝气手术,基本都是微创手术,创伤小,恢复时间短,技术也比较成熟,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,家长不用过于紧张。
最后还要强调一点,如果孩子出现疝气,在治疗恢复前,要尽量减少哭闹、大笑、咳嗽、便秘等一切易使腹内压增高情况的发生哦。
嘚吧嘚
各位爸爸妈妈们
如果发现孩子有疝气
2岁以内听医嘱,可以等待宝宝自愈
2岁后一定要去看医生
正常情况下,不要过于抗拒手术
千万别自己瞎治!
好了,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,望大家多多「转发」和「在看」今天的内容,爱你们哟~
制作团队
文案 | 闻柳
插画 | 枯颜
审核 | 小天
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
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